玻璃啤酒瓶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影响
材料和方法
样品:
由多家供货单位送货中抽取。
实验设备及器材:
玻璃瓶罐耐内压力试验仪(BPSY-1A型,配E-0.12/7型微型空气压缩机)
玻璃瓶罐抗冲击测定仪(KCJ型)
数显机械测厚仪(JCH-10)
数显轴偏差检查仪(ZPY-10)
高度游标卡尺(0~300mm,最小分度值0.02mm)
数显游标卡尺(0~300mm,最小分度值0.01mm)
电子称(ES-2100A,最大称量2100g,最小分度值0.1g)
电热恒温水浴锅(HHS11-6,恒温范围37~1000C,温波10C)
立式电热压力蒸汽消毒器(Ф400×550,额定压力0.14Mpa)
试验:
抽样:袋装每包(一般为麻袋装,640ml每包90个,500ml每包110个;355ml瓶采用瓶托包装)取样3~4个,抽样量按GB4544-1996及GB2828-87要求的数量抽取,抽样点在整批货物的几何分布尽量均匀,同时在靠近袋口、袋底及袋中间部位取样机率应尽量均等,以便给运输中的损耗一个准确的结果,尽量使所抽取的样品能代表该批产品的质量水平。
实验:按GB4544-1996及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对啤酒瓶的抗冲击、耐内压力、瓶身厚度、瓶底厚度、瓶高、瓶身外径、瓶口外径、瓶口内径、抗热震性、瓶壁厚薄比、瓶底厚薄比、垂直轴偏差、表面耐水性、外观等项目进行合格性检测。
结果与讨论
根据我公司对啤酒瓶抽查检验情况,发现啤酒瓶存在的主要的质量问题及其影响见表I。对表I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我们进行了小型试验,并对试验酒样在保质期内进行了相应的质量检验。现总结如下:
一、尺寸:从表I中可以看出,瓶身外径、瓶口外径、瓶口内径占有很大比例,但均为最小值分别小于73.20mm、26.30mm、16.50mm,椭圆度正常。瓶身外径的缺陷没有影响使用,但瓶形细长,给消费者的感觉是酒的份量不够;瓶口外径过小,则在压盖时容易出现慢漏气酒甚至漏气酒。慢漏气酒在后检很难被肉眼发现剔除,如果流入市场,慢漏气会使酒味变淡,老化加速,感染微生物,久后变质、变浑浊,对市场影响很坏,即使漏气酒在后检可以检出,也相应增加了酒损、盖损和工人的劳动强度;瓶口内径偏小,在等压灌装时,在酒机达到额定转速时,则因瓶口小影响下酒速度而出现半瓶酒,由于市场竟争的激烈和质量管理的原因,半瓶酒只能倒掉,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酒损、盖损也随之无情地升高。
表I 送检的啤酒瓶出现的不合格项7、不合格检出数量及其对啤酒整体质量的影响:
1、最小值小于73.20mm,椭圆度正常。
2、最小值小于26.30mm,椭圆度正常。
3、大部分按GB4544-1996判定有的为合格,但作为啤酒厂,在成本上无法接受。
4、最小值小于16.50mm,椭圆度正常。
5、其它外观不合格项主要为缺口、撞击点、黑点、表面气泡或破气泡、气泡、结石、瓶口有一处轮廓没有倒角等。
6、有的画蛇添足,标有“640ML”(M意为106)。
7、有的批次同时有多个质量缺陷。
二、抗冲击和耐内压力:抗冲击和耐内压低会导致生产中的瓶损很高,啤酒瓶在灌装输送线上不可避免要遭受挤压、碰撞,在灌酒机的等压灌装时会承受压力冲击,在杀菌机内会受到加热造成的压力升高的冲击,而且在输送过程中会受到震荡造成内压力成倍升高的冲击,在贴标机、装箱机前要受输送螺杆挤压及在运输途中的颠簸等的考验,越是在生产和销售后面的环节破损或发生炸瓶,则损失越大,伴随有盖损、酒损、标损、纸箱损耗甚至对工人或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碎玻璃在生产线上会影响机器的运转的稳定性,甚至出现故障,增加了机器的磨损和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且使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化,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如对工人或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则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啤酒瓶在经过每次使用后,该两项指标会有所下降。因此,该两项指标无论从经济的或社会的效益考虑都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应慎之又慎。
三、瓶口微裂纹:我们这里的瓶口微裂纹为因生产啤酒瓶时生产工艺及配料不当形成的在瓶口顶面的裂纹,这种裂纹由瓶口内侧向外侧径向裂开,在生产线上几乎无法检出。我们将瓶口微裂纹作为一个突出的加严的指标单独列出,是因为它对啤酒厂的生产和市场影响重大,现有的国家标准GB4544-1996对这一项的要求偏低。现以一批500000只瓶的批量为例,对啤酒瓶按GB4544-1996及GB2828中逐批二次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查,(查GB4544-1996表5,裂纹属外观质量检查水平(IL)为I,合格水平(AQL)为2.5。查GB2828-87表2得样本大小字码为为N。查续表7)知第一次取样量为315只,而允许检出瓶口有微裂纹瓶数为11个即比例为3.49%。而这种带裂纹的瓶子完全不能用来生产出合格的瓶装啤酒,在生产线上,洗瓶机前工人无法在浩如河流的啤酒瓶中将其剔除,经灌酒、压盖后到后检检出时,必须得剔出,启盖,将酒倒掉,带微裂纹的啤酒瓶而会被当成好瓶重新上线重复着浪费过程(因为与压盖等其它原因造成漏气的正常瓶混在一起而几乎无法用肉眼检出分开),给生产带来很大困扰,在目前微利时代,灌包车间的损耗定额很低,以我们公司灌包定额为例:瓶损为≦1.8%,盖损为≦2.7%,酒损为≦2.0%,使用这样的“合格”瓶,灌包车间便在原来的损耗基础上无情地增加了3.49%的损耗,灌包车间的工作不但没有收入,还要接受处罚,作为生产单位无法接受这样的“合格”产品,因瓶口微裂纹而慢漏气的瓶装啤酒轻则酒味淡薄、老化味重,重则导致酒体感染微生物,酒体浑浊,严重影响啤酒的质量和市场竟争力,这样的啤酒以如此高的比例一旦流入市场,那后果不堪设想。
四、满口容量:满口容量不合要求,会导致灌装量不合要求;满口容量若偏大,则灌装过多,而液位仍让消费者感到份量不够,影响市场和成本;灌装过少,则不符合GB4927-2001要求。尤其是满口容量不能偏低,否则,灌装为达到要求的净含量,致使瓶内灌装液位过高,瓶颈内顶隙过小,在杀菌机内受热后易跳盖,造成不必要的酒损和盖损。
五、瓶身厚度与瓶壁厚薄比:同抗冲击指标相关。瓶身厚度与瓶壁厚薄比不合格的,抗冲击均不会合格,在啤酒的生产、运输、销售、消费中往往会出现撞烂或爆瓶等事故。
六、瓶壁结石:尤其是黑色结石总给消费者以错觉,误以为啤酒瓶没有洗干净,有的消费者甚至为此前来投诉,结石的确也影响了啤酒的感官质量,GB4544-1996及GB2828-87允许的比例和瓶口微裂纹类似,比例过高。这无疑会影响产品形象和市场竟争力。啤酒瓶生产厂家应予以足够重视。
七、标志:有的啤酒瓶年度、季度、厂家代号标志不规范,有的标志不在规定的位置,有的字体大小不合要求,有的标志甚至错误,如有的厂家增加了“640ML”(“ML”为100000升)字样。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国家标准GB4544-1996中推荐啤酒瓶的使用期限为两年,但有的啤酒瓶在两年内也许只使用一次,也有的啤酒瓶在两年内也许使用了十几次,这种以使用年限来规定啤酒瓶的使用期限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八、最大径:在以上的工作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啤酒瓶的最大径检测。国标GB4544-1996只要求对啤酒瓶身中部的瓶身外径进行检测,而没有对啤酒瓶的瓶肩与瓶身结合部、瓶底与瓶身结合部的外径进行检测。我们在生产中发现,这些部位的尺寸是不得不考虑的。如果最大径的偏差范围太大,则造成纸箱的尺寸不能适应生产和运输要求。以我们公司的12瓶装纸箱酒为例,每一个啤酒瓶的最大径偏差就应以不超过±1.5mm为宜。
九、瓶形:我们在检测中还发现有个别批次的啤酒瓶瓶口(即GB10809-89图示的“2)”的)位置没有倒角,产品流到市场上后,启盖时,大部分的瓶口被启烂,碎玻璃跌落混入酒中,无法饮用,市场影响面很大,而且这批啤酒瓶也不能再回收利用,损失惨重。这要求检测人员对啤酒瓶的每一个部位的异常情况都要警惕,仔细分析、多做试验,确保万无一失。
有的厂家为了突出产品的个性,试验推出了一种640ml“防爆瓶”,即在瓶肩部位采用类似瓦楞一样形状的加强筋,加强筋采用大网格状分布,结果事与愿违,因应力局部集中,耐内压力性能(虽在合格范围之内)不是升高反而下降;采用的500ml规格的啤酒瓶经过灌装压盖机时,出现频繁砍瓶颈现象,损耗惨重。因此,每推出一种新瓶时,必须从啤酒瓶在啤酒的生产使用、运输及销售综合性能考虑,在追求新奇的同时,在设计上也要多下功夫,多做试验。
有的厂家为降低成本送来的啤酒瓶包装简陋破烂,造成啤酒瓶出现擦伤、撞击点甚至撞击裂纹和缺口等缺陷,得不偿失。这些都给啤酒瓶的质量带来不稳定因素。
结 论
总之,鉴于国内啤酒瓶生产厂家的技术装备水平、原辅材料供应质量、生产现场管理、市场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啤酒瓶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常出现较重要的质量缺陷的检测项有:瓶口外径、瓶口微裂纹、结石尤其是黑色结石、瓶口内径、抗冲击和耐内压力、满口容量、标志及啤酒瓶的形状异常等,另外,瓶身为保护标签而设计的突出处的最大径也要考虑。这些缺陷都给啤酒的整体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啤酒厂的存亡。作为啤酒瓶生产厂家,谁解决了啤酒瓶的重要缺陷的同时也克服那些看似无伤大雅的缺陷,谁就可在市场上纵横驰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