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节能先进个人介绍


发布时间:

2011-11-14

一、十一五节能减排先进个人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张军同志事迹简介

 

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张军

    张军同志长期致力于窑炉节能改造节能效果显著,积极推动窑炉烟气治理,环保脱硫成果显著。2010年参与开发玻璃窑炉环保脱硫装置项目,采用独特湿法脱硫工艺,实现对窑炉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处理,完全达到国家环保相关标准,同时实现了对窑炉烟气余热综合利用,70%烟气余热得到有效利用,对指导国内日用玻璃行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先后参与《模制抗生素玻璃瓶》和《模制注射剂玻璃瓶》两项标准修订工作,主持了《玻璃容器 化妆品瓶》和《食品用玻璃瓶》企业标准起草工作,为推动国内医药包装材料行业技术进步做出杰出的贡献。积极推动轻量化技术推广应用,引领行业发展潮流。其主持开发了高档药用玻璃瓶项目实现了药用玻璃的轻量化,年可实现节能量36339吨。在窑炉技术改造、烟气综合治理、轻量化技术推广、标准化实施等方面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2011年度被淄博市人民政府授予“十一五节能先进个人”称号。
    2006-2007年主持完成了高档棕色药用玻璃瓶技改工程,采用综合全保温、窑坎深澄清池、分配料道结构,并且对窑炉的小炉结构进行了优化等节能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窑炉的能源利用率,使窑炉的单耗由改造前435kg标准煤/t玻璃液下降到了238kg标准煤/t玻璃液,年节约标准煤6111.9吨;
    2008-2009年主持完成了投资9364.61万元窑炉富氧燃烧技术改造工程,采用30%富氧空气和常规空气混合作气化剂,则同时实现减产40%的氮气,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2008年主持完成了煤气自动换向装置的开发和应用工作,改变了马蹄焰存在周期性换向时煤气蓄热室及烟道中未燃烧煤气的不能回收利用的缺点,年可节约标准煤5000余吨,并且降低了换向时废气的脱硫除尘难度;
    2009-2010年投资16894万元主持完成了药用玻璃窑炉技能技术改造项目改造工作,其将12台小窑炉合并为6台大窑炉,产品单耗从405kg标准煤下降到了277kg标准煤,年可节约标准煤20000余吨,因该项目节能效果显著,获得了国家发改委节能扶持基金1000万元。

 


二 、十一五节能减排先进个人济南力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杨中辰同志事迹简介

 


济南力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杨中辰

    杨中辰同志积极致力于节能环保工作,在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节能环保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济南力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节能降耗的决策部署,不断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公司一直把节能减排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了科技研发及技术升级投资力度,强化了节能减排管理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2005年起,济南力诺就与济南市人民政府签定“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公司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推动节能工作,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并依据《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有关规定,建立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和能源管理机构,以公司董事长孙庆法为组长,总经理杨中辰为副组长,各生产车间及相关职能部门第一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日常能源管理、合理用能、节能技术改造的组织、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使公司各项节能降耗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重视技术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杨中辰十分注重技术创新和节能技改,注重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建设。 在杨总的带领下公司不断加大技改投入,突破关键技术,降低单位能耗,减少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法规要求。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减少废气排放,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公司2010年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上投入巨资,把技术创新应用于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环保发展战略思想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杨总积极转变思想方式,努力实现公司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技术先导型企业的转变。公司不断对公司窑炉、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及技术升级。公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公司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不断对窑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解决耗能及减排的问题。如公司窑炉热管换热器热能综合利用项目年节约天然气68.4375万方,年节约910吨标准煤。冷风机节能王应用项目年节约费用可达9.77万元,节约标煤171吨。公司年产1.9万吨太阳能玻管项目,主要为将高耗能的火焰炉改造成全电熔炉,购置电熔炉AZS砖、低压变压器、年节能量可达到1189.6吨标准煤。2010年公司自愿申请了清洁生产审核,通过专家审核,又提出了部分节能中高费方案。这些在节省能源降低消耗的同时也为公司取得良好的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

 

 

三、十一五节能减排先进个人德州晶华集团晶峰有限公司王文海同志事迹简介 



德州晶华集团晶峰有限公司 王文海

    王文海同志任职期间,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及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节能工作部署,不断强化企业节能管理,突出节能技术进步,优化产品结构,节能降耗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连续获得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等一系列荣誉。
    加强节能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相关部门的节能管理职责,完善了自上而下、覆盖企业的节能立体网络体系。把能源统计、能源计量、能源信息网络作为节能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组织专职人员参加节能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确保能源统计和计量数据准确无误;不断提升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了计量统计数据的网络化传递及信息资源共享;对主要耗能设备进行能量平衡测试,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
    重视节能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先后实施了节能技改课题达10余项,主要有:天然气预混燃烧技术,玻璃节能熔化技术,窑炉集气泡技术改造、退火窑技术改造、碎玻璃高掺节能技术,空压机和风机变频节能改造,玻璃还原性硫澄清技术,玻璃料道均化技术,玻璃模具垂直冷却技术,密封裹入式加料技术,玻璃制品轻量化技术。同时积极申报和建设节能示范项目;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工艺装备水平。相继停产淘汰了耗能高、工艺装备落后的格法平板玻璃工艺和日用玻璃一窑两线工艺,相继投产了轻量化医药瓶一窑八线,三条一窑多线轻量化日用玻璃生产线,实现了主导产品的低能耗、低消耗和高档次、高效率。
    安排节能专职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参加国家、省、市各类节能工作会议和节能专题学习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节能宣传活动,形成了浓厚的企业节能文化。2010年组织人员参加了省政府举办的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落实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先后淘汰了2条工艺技术落后的格法生产线和4条西林瓶生产线,提高了企业现代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同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励资金。王文海同志 不断从事节能理论研究工作,尤其在窑炉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多次表彰。

 


四、十一五节能减排先进个人山东华鹏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毕永志同志事迹简介 


 

山东华鹏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毕永志

    在公司大力支持下,节能环保办公室主任毕永志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公司有关节能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增加多项考核内容,加大管理力度。主持编写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及作业指导书,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能耗同比下降2.3%,企业节能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

    玻璃窑炉是主要耗能设施,一般窑炉耗能可占产品能耗的65%-83%左右。2007年毕永志同公司技术人员认真总结近几年来国际上玻璃窑炉公司有关节能技术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公司燃煤气窑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改造后的吨玻璃液耗标煤由327Kg下降为158kg,总节能量为10155吨标煤/年。该项目被列为国家2008年国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

2009年会同技术部门进行高档玻璃器皿技术改造,改造后的玻璃窑炉由以前的17m2燃煤气窑炉改造成高效节能的10m2的全电熔炉及配套的自控系统; 吨玻璃液单耗标煤由422kg下降为327kg。改造后较改造前综合节能:740吨标煤/年,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6吨。

    在节电管理方面,会同生产、技术部门提出对退火窑进行综合节能技术改造,年节电76万千瓦时。在节水管理方面,毕永志同车间人员一道开展节水攻关,利用车间原有的水池,将设备冷却水集中收集冷却后重复使用,年可节水6万立方。所有部位的生产废水全部收集处理后用于碎玻璃清洗加工和设备冷却水的补充,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在节煤管理方面,按照公司要求,毕永志同有关部门一起重新制定完善煤耗指标,调整奖惩制度,同时从源头抓起,要求采购部门确保煤炭质量,改进筛煤设备,减少块煤浪费,每月减少煤耗20多吨;在余热锅炉后面再增加一台余热锅炉,充分利用废气余热,为冬季取暖提供热源,该方案被采纳后,年可为公司节煤400余吨。 

    为降低能耗、提高效益,毕永志同志在公司积极推行节能新机制,使整个公司节能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一是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2009年公司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毕永志协助审核专家高质量完成审核报告,并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共实施完成22个清洁生产方案,其中19个无低费方案和3个中高费方案,年节标煤700吨,节约原料500吨,减排废油3.6吨,减排二氧化硫50吨。二是开展能效对标活动,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公司成立了对标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了《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施方案》,由毕永志负责,对照国内外同行业先进能耗标准确定了标杆,认真查找能耗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玻璃窑炉及耗能设备技术、工艺改造等节能降耗措施。通过开展能效对标,企业吨产品耗能降到268千克标煤,吨玻璃液耗能降到190千克标煤,不仅低于山东省日用玻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标准,而且低于标杆企业产品的单耗指标水平,企业能效水平大大提高。

 

 

五、十一五节能减排先进个人青岛崂山玻璃有限公司董中启同志事迹简介
 

青岛崂山玻璃有限公司 董中启

    董中启同志系青岛崂山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该同志在生产经营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乐于吃苦、勇于创新;特别在当前全社会关注低碳经济,在公司中对环保与节能坚持一把手来抓, 加大投资力度,进行节能与环保技术改造,在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具体事迹如下:
1、2005-2006年度,该同志组织人员进行设备考察,引进安装三台余热锅炉,回收玻璃窑炉烟道余热,确保生产与生活供汽,年节原煤3000余吨;
2、2007-2008年该同志购“烟气回收系统”专利使用,对公司窑炉烟道安装烟气回收系统,对窑炉烟道闸板换向时流失的煤气进行回收利用,年节煤10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吨;
3、2009-2010年度,该同志通过外出考察,并通过青岛市工程咨询院评估,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对一、三号玻璃窑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并获青岛市节能奖励76万元。项目完成后年节标煤3800余吨。。
    在十一五期间,董中启同志非常重视能源管理,先后组织人员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并使公司通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审核等

 

 

六、十一五节能减排先进个人烟台长裕玻璃有限公司朱鹏程同志事迹简介
 


烟台长裕玻璃有限公司 朱鹏程

    朱鹏程同志在改造窑炉,提高熔化率,降低能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06年8月公司对A1#炉进行技术改造,将原来的横火焰炉改为马蹄焰炉。
    一是对窑炉的蓄热室进行了重新设计,使用了新型导热材料和保温材料,将原来60m2的窑炉扩大为108m2(为中国第二大马蹄焰炉),熔化率由原来的1.6提高为2.0,同样的煤耗总量,玻璃产量翻了一番,吨玻璃煤耗由原来的388kg降为210kg,改造后,同样的产量年可节煤万余吨。
    二是对煤气发生炉进行改造,提高煤气质量,增强窑炉的可控制性。对煤气炉进行改造,改进炉体结构和布煤系统,解决煤层分布不均,提高了煤气的CO含量,保证了煤气的气化稳定。
    三是对窑炉尾气进行了余热回收利用。窑炉的尾气没有回收利用时,直接将近400℃的尾气排放。同时,生产和生活用汽还要由两台燃煤锅炉来生产,两台锅炉夏季日均用煤6吨,冬季日均用煤10吨。公司投资170万元安装了3台余热锅炉,供应公司的生产、生活、冬季采暖用汽。3台余热锅炉代替两台燃煤锅炉,年节省煤炭2760吨,节省费用160万元。
    四是节约用电技术推广。推广使用具有良好节电效果的变频器,使电机的需用与输出功率匹配,避免无用功,共安装了80余台变频器。
开发合理用电,在配电室安装了电容自动投切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在电机上直接安装电容,实行就地补偿,用电的功率因数由原来的不足0.9提高到0.95以上。
主持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机速,利用玻璃瓶自身的热量提升退火炉的温度,使电加热退火炉的耗电几乎为零。仅退火炉一年可节电71.28万元。
    五是优化的节能玻璃料方。主持玻璃料方的优化设计,废旧玻璃的使用比例全部达到50%以上,减少了纯碱、石英砂的用量,节约资源、能源,促进了环境经济的发展。
六是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万元产值的能耗。
    另外他还主持开发了5000ml的特大容量葡萄酒瓶和高碹底的酒庄级葡萄酒瓶,填补了中国不能生产高档葡萄酒瓶的历史空白,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降低了万元产值的能耗。


 

 七、十一五节能减排先进个人泰山生力源集团玻璃有限公司绳启云同志事迹简介

 

泰山生力源集团玻璃有限公司 绳启云

    自分管节能工作以来,严格落实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2005年以来,在老厂改造、新厂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进高效节能窑炉和先进节能设备的应用和创新,在玻璃窑炉余热利用、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采纳、新生产线和新设备的选型、节能工业照明灯具的推广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简要介绍如下:
    1.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玻璃窑炉新技术,对行业新技术跟踪消化吸收利用,在小炉结构、深深澄清池结构、大蓄熔比多通道蓄热室、流液洞上升料道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积极采用池底鼓泡、高窑坎、窑体全保温及封密式加料技术,降低了燃料消耗、提高了玻璃液质量、减少了热量的散失。吨玻璃能耗由2006年的291kg/吨玻璃成品降低到现在的220kg/吨玻璃成品,年节煤量1.2万吨。
    2.积极推广余热回收技术,主持对公司所有窑炉进行了技术改造,产汽量8吨/小时,实现了生产、洗浴、取暖用汽用水的自给自足,彻底淘汰了蒸汽锅炉。年节煤7000吨。
    3.积极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对高压风机、池壁冷却风机、水泵进行了变频技术改造,改造率100%,所有调速设备均实现了变频控制,不仅节约了电力消耗,而且实现了精确控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利用率90%。
    5.积极推动采用高效节能设备,淘汰高能耗设备。采用高效节能螺杆空压机替换活塞式空压机,产气量提高了16%。采用国内先进的电子配时、伺服分料、伺服拨瓶的行列式制瓶机,单组耗气量降低了21%,降低了空压机的电力的消耗,淘汰落后老型号变压器、电机,采用节能变压器、电机,降低了设备的自身消耗。经过改造,吨玻璃耗电量由2006年的135KWh/吨玻璃成品降到2010年的104KWh/吨玻璃成品,降幅达23%。
    6.采用新技术对退火炉进行了节能改造,耗电量由过去的40kwh降到现在的18kwh,全厂16台退火炉烤花炉,年节电量280万KWh。

 

 

八、十一五节能减排先进个人山东永泰照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张跃顺同志事迹简介
 

山东永泰照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张跃顺

    张跃顺同志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乐于吃苦、勇于创新,在节能环保领导岗位工作四年以来,在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1.淘汰落后产能改造:2010年根据公司制定的转型要求,参与了企业的淘汰白炽灯生产线和新上节能灯生产线工作。根据公司要求引进光源新技术,进行LED灯生产,拓展经营渠道,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2.窑炉改造:2006年企业根据市政府要求搬迁,在中区开发区新建厂区。公司根据使用经验和耗能设备现状,要求对玻璃行业高耗能设备-玻璃窑炉设备进行了节能改造。主持了该项改造工作,窑炉蓄热室由单通道改为三通道,这样充分提高空气预热温度,降低了燃气出口温度,显著降低能耗,同时对吹泡机供料道进行全封闭改造,增加保温层,采用电加热自动控制,通过改造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范围内,明显提高产品合格率。通过设备改造,节能效果明显,吨玻璃煤耗由260kg降为230kg,每年节省标煤1200吨。
    3. 天然气改造工作:因民生煤化公司2010年11月底停产,根据公司要求主持了天然气的改造工作。10月30日、31日,两天时间,把特灯与二车间的煤气管道断开,先在特灯车间进行了天然气的更换、做好天然气用火的适应工作。并为两个装配车间用气量能分开计量打下基础。11月1日,特灯开始试生产,根据公司要求,为控制车间氧气和天然气的用量,对每台设备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封口机原来两排火嘴对烧12对火,接近110个火嘴,经改造后,现在还有55个左右,极大地节约了能源。通过改造现有普灯装配线燃烧喷嘴,既节约能源,又提高产品合格率,每年减少燃气用量30万立方,折合标煤360吨。
    4.循环水改造:为节约用水,公司用水采用全封闭循环水系统,设计并安装了全公司水闭路循环管路。水的利用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7%,每年可节水1000吨。
    5.根据公司出台节能减排奖励办法,主持了节能奖惩评比工作,及时表彰了节能先进个人,惩罚落后。极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人人树立节约挖潜的意识。

 

 

 九、十一五节能减排先进个人山东郓城县正达玻璃有限公司徐青山同志事迹简介


 

山东郓城县正达玻璃有限公司 徐青山

    徐青山同志从事玻璃制造20余年来,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模范遵守省地县各项法规。近几年来,特别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作出了优异成绩。2009年自筹资金投入1500万元,改造28平方米、38平方米窑炉两座,2011年又投入1700万元改造38平方米、53平方米窑炉两座,使吨玻璃液耗标煤由改造前的420公斤降到247公斤,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窑炉标准,同时还更新改造了制瓶设备行列机5台,节气节电21%,成品率提高3个百分点。2010年又带领企业中心的科技人员研发了三通道交换式煤气回装置,使一台2.4米的煤气炉一年节煤280吨,已批准了国家发明专利和使用新型专利,正向社会推广,前景看好,从此正达玻璃的烟囱永远不再冒黑烟了。 

     2011年6月份他动手设计了余热回收加热入窑空气装置,使常温空气经烟道余热废气加温,到120℃入窑,节煤效果3%。同时加热水变蒸气,服务于生产和生活。2011年7月他又主持改进了窑底鼓泡技术,提高热效率6%。2011年8月他强调提出窑炉及烟道保温,实施后节能效果5%。2011年9月他提出自己动手安装窑炉富氧助燃技术,预计可节能8%。节电方面也进行改造,淘汰高耗能电机,换上节能电机。2011年初给市县节能办签订了能耗达标承诺书,保证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底下降8%的奋斗目标,当好郓城县26家玻璃公司的排头兵,带头雁。总之在他主持工作中实施的节能措施每年可给公司综合节能万吨标煤以上的优异成绩。


 

页面版权所有 © 山东省日用硅酸盐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