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山东轻工业学院胡昌盛教授
发布时间:
2011-08-29
胡昌盛,男,教授,硕士,1955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留校任教,1991年获天津大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玻璃窑炉计算机模拟及设计、玻璃澄清剂及新型玻璃。主持省教委科研项目一项(玻璃制品三维造型与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运用三维有限元理论分析了啤酒瓶各部位受力分析,指出了各部位的厚度分布,对啤酒瓶爆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燃煤玻璃池窑火焰空间三维传热、流动、燃烧计算机模拟》,对马蹄焰玻璃窑炉的小炉结构对火焰空间的影响进行了深刻分析。出版了《计算机在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专著一部,在《玻璃&搪瓷》、《耐火材料》、《硅酸盐通报》、《中国陶瓷》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或院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若干项;1994年获中国硅酸盐学会会议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参加省科委基金项目两项。设计窑炉若干。研究的高白料、啤酒瓶复合澄清剂也推广应用。现主要从事玻璃节能窑炉的研究,新型玻璃研究。2003年被山东省建材工业协会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
在三十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他主讲过《硅酸盐热工过程》、《玻璃窑炉》、《陶瓷窑炉》、《流体力学》、《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生课程《材料表面与界面》等课程,在教学中,他始终坚持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为玻璃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皇明总裁范建厚、山东药用玻璃有限公司张军副总经理等众多的优秀学生,都在企业里担任重要职务,做出了突出贡献。至今很多学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也会回母校与胡教授探讨研究。
胡昌盛教授在科研中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国际上人们对燃油,燃气窑炉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模拟,而对燃煤窑炉几乎空白,胡昌盛教授根据中国国情,坚持研究燃煤玻璃窑炉计算机模拟,对中国目前出现的各种设计的窑炉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分析,对于指导窑炉设计与操作有重要意义,理论能指导生产,生产能丰富理论,两两者互为补充。不赞成绝对的经验主义,又反对本本主义,在研究中不断创新,为节能窑炉与环境控制不断耕耘。
胡昌盛教授认为,玻璃窑炉的节能降耗是玻璃工业永远的研究课题,根据国际上的发展,他认为,玻璃行业节能的主要途径一是在玻璃窑炉有一个好的设计,二在玻璃制品的轻量化,三是采用碎玻璃实现循环经济。在未来他还将重点研究玻璃窑炉节能与循环经济以及新型玻璃。在日用玻璃行业发展的道路上,他仍在不断奋斗着!
更多资讯
页面版权所有 © 山东省日用硅酸盐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