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用玻璃工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日用玻璃工业属于民生经济的传统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日用玻璃工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人民们日常生活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日用玻璃制品因其不可替代性的优势,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一、行业基本情况
(一)生产能力
2010山东省日用玻璃制品产量348.79万吨,与上年同比增长29.5%,产品总量为全国第一位(四川省342.4万吨)其中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15万吨,同比增长10.64%;玻璃保温容器产量5089.18万个,同比增长13.11%。2010年山东省日用玻璃制品与2005年的225万吨相比增长了55.02%,平均年递增9.17%;从生产规模看,我省日用玻璃在全国占有很大优势,多年来一直占全国较大份额。
(二)经济效益
16.23亿元,同比增长26.9%,比2005年的9.2亿元增长76.4%,平均年递增12%;利润9.93亿元,同比增长39.1%,比2005年的5.3亿元增长87.4%,平均年递增13.4%;出口交货值13.25亿元,同比增长34.3%,比2005年的8.9亿元增长48.9%,平均年递增8.3%。
2010年与2005年主要指标对比表
内容 |
2005年 |
2010年 |
年平均递增(%) |
产量(万吨) |
225 |
348.79 |
9.2 |
产品销售收入(亿元) |
76 |
130.68 |
11.4 |
利税(亿元) |
9.2 |
16.23 |
12 |
利润(亿元) |
5.3 |
9.93 |
13.4 |
出口交货值(亿元) |
8.9 |
13.25 |
8.3 |
(三)产品结构
“十一五”期间,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品品种大量增加,玻璃瓶罐基本满足国内及省内酒类、饮料、医药等包装的需要。瓶罐的轻量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玻璃器皿、玻璃空心砖、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等各种玻璃制品,也都能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如:力诺集团围绕高新技术,投资生产一系列的高附加值产品;山东华鹏玻璃有限公司又投资引进了一条高附加值的高脚杯生产线;山东药玻投资开发了药用卡式瓶、一次性预灌封注射器等高附加值产品。资源型加工和初级加工产品比重逐步降低,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不保温的窑炉及直火式、半煤气式等高能耗的窑炉已被淘汰;初步建立起了行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四)所有制结构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日用玻璃行业的企业在大规模改革、改制、改组、兼并的过程中,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目前行业中国有经济成分所占比例较低,绝大多数为民营或私营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以多种形式进入我省日用玻璃行业,已经形成多元化经济体制格局,资本结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渠道的多样性,使行业市场化程度有很大提高,不同结构形式的企业共同为日用玻璃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同时对地区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行业的生产集约化程度有一定的提高。大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加快,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绝对数增加较快,企业经济实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五)技术与装备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窑炉,促进了玻璃机械、模具、材料水平的提高。“十一五”期间,部分企业通过引进设备、技术、管理等手段,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使技术装备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个别企业的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带动了国产机械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和窑炉节能技术不断提高,如:烟台长裕玻璃制品公司引进美国EMHART公司和意大利BOTTERO公司先进的行列式制瓶机、法国SGCC公司的在线全自动检验机、意大利OMS公司带顶压式全自动捆扎机与全自动热缩机等,使设备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炉窑控制水平的提高,窑炉最大熔化率达到2.2吨/平方米·日,最大的马蹄焰窑的熔化面积达124平方米,深澄清池,二通道、三通道式蓄热室以及电助熔、全电熔、全氧燃烧等各种形式的节能玻璃窑炉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产品综合能耗,炉龄普遍由过去的4年增加到4-7年。玻璃熔窑使用的耐火材料品种增加,质量提高,氧化法生产的电熔锆刚玉砖、αβ氧化铝砖 、镁质、硅质、高铝质、粘土质耐火材料及各种保温材料基本可满足国内玻璃熔窑的需要。玻璃自动成型机械为生产各种玻璃制品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生产设备,国产的行列式制瓶机已可做到八组三滴,并可实现电子定时控制,伺服供料、伺服分料及伺服拨瓶等、器皿生产吹制和压制机械的机电一体化水平也大大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技术进步不明显
我省日用玻璃行业目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还不到20%,尚有40%的生产设备属国内一般和落后水平,尤其是自动化配料方面。生产工序自动化的企业仅占1/3,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生产控制、管理、设计等领域的企业更少。玻璃机械自主开发能力一般,整机性能差,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水平低于国际水平,制约了行业水平的提高。目前行业的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品档次低、质量不稳定,产品利润空间小,无力进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
(二)环境污染越来越突出
我省日用玻璃行业能源消耗主要是煤炭,因此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的治理技术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一般企业难以承受,研究开发投资运行费用低、效果好的治理技术,这是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窑炉问题
玻璃窑炉是日用玻璃生产企业的心脏,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家对窑炉技术改造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造成对窑炉改造的一些误区,燃煤气玻璃窑炉大型化后,提高了熔化率,降低了产品单耗,但是造价并没有降低,又降低了玻璃液的质量和炉龄。当前推广成熟、标准规范、节能且炉龄长的玻璃窑炉是当务之急。
另外,即将实施的《日用玻璃准入条件》也提倡“使用清洁能源,限制使用热煤气”,这将对窑炉的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盈利水平不高
产品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艺术含量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老企业,由于企业经济效益差,积累少,自我更新改造能力薄弱,只能在低水平的圈子里重复生产,造成产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低,仍未摆脱低水平和产品过剩的市场上进行残酷竞争的现实。
三、发展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节能降耗为主攻方向,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全面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加快玻璃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突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原则: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重点发展原则:突出龙头企业、重点产品和关键领域,尽快在高附加值产品上取得突破。
国际化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一流日用玻璃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从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管理等多方面提升我省日用玻璃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节能环保原则: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建立完善的污染防治体系,积极推广节能、资源节约和污染防治新技术的研发应用,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 发展目标及重点
“十二五”期间,年平均产量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利税年平均增长率10%,利润年平均增长率10%。
(一)积极开发多品种日用玻璃
严格限制新上普通瓶罐玻璃生产线,控制瓶罐玻璃生产能力,加快现有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采用高精度电子秤量配料、富氧燃烧、电助熔、烟气脱硫除尘、窑炉全保温、生产过程自动监控、低温余热利用等节能环保技术,以及先进熔窑结构和优质耐火材料、高效自动成型技术装备,对日用玻璃生产线进行改造,鼓励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发生炉煤气。提高日用玻璃的质量档次,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注重文化创意和产品创新相结合,积极开发新品种。加快发展低铅、无铅晶质玻璃产品,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餐用器皿、厨房器皿、艺术摆件等产品的需求。适应食品、医药行业需求,发展轻质、安全、卫生的玻璃包装容器和器皿。
(二)加快发展日用玻璃装备
采用机电一体化的高水平、高效率的装备,提高工艺管理和控制水平;除了少数特殊要求的产品采用手工成型外,要优先选用高效率灵活配置的成型生产线;鼓励采用瓶罐轻量化生产技术,提高制品质量,要采用冷、热端喷涂技术和自动检验、包装设备;推广使用热风循环式退火窑,淘汰直火式和用洗涤煤气作燃料的退火窑;玻璃制品的包装方式要采用纸箱、塑料箱或托盘集装等形式,淘汰麻袋包装;重点发展能耗低、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机械。如多滴料伺服行列式制瓶机、在线自动检验机、自动包装机等,提高先进玻璃机械的国产化率,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三)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在重点日用玻璃企业加快建立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依托龙头企业,建设行业技术中心,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由5家增加到8家左右,国家级技术中心1-2家;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联合机制,引导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聚集,借助产学研平台,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抓好现有鼓励技术创新的财税手段的落实,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落实相关政策,健全人才培育的有效机制,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四)推进原料标准化、精制化
鼓励企业建立优质矿物原料基地,或者到有原料优势的地区建厂,保证原料供应的稳定;重视废玻璃的回收和处理,在玻璃产量大的产区附近建立专业废玻璃加工企业;采用自动化称量配料,逐步淘汰人工称量、混合的原始操作。提倡用先进的仪器分析手段对原料和成品进行质量监控;优选玻璃配方,逐步淘汰污染、毒性大的原辅材料。
(五)推行玻璃窑炉节能化
鼓励应用节能型的蓄热式马蹄焰窑、全电或电辅加热窑、逐步采用富氧、全氧燃烧先进节能技术,2015以天然气、重油为燃料的玻璃窑炉熔化率达到2.4,以发生炉煤气为燃料的玻璃窑炉熔化率达到2.2;2015年吨玻璃液能耗控制在280千克标煤以下。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鼓励企业与世界一流玻璃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品牌、人才以及经营管理理念,全方位提升玻璃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强化大企业的国际化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健全全球营销渠道,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境外投资,到产品市场容量大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
(七)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
突出大型企业的主营业务与拳头产品,培植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到2015年,年产量60万吨的企业1-2家,年产量20-50万吨的企业5家;依托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
以力诺集团、山东华鹏为玻璃器皿生产骨干企业,引进先进生产线生产高档产品,围绕高新技术,投资生产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我省的高档玻璃器皿和工艺玻璃;以博山手工成型玻璃器皿和玻璃工艺品为专业生产基地,带动我省玻璃器皿、玻璃工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我省的玻璃器皿创汇能力;
以力诺集团、德州晶华集团为技术玻璃生产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太阳能玻管、玻壳、空心玻璃砖等技术玻璃,开发高附加值玻璃产品;
以山东药玻、力诺集团、德州晶峰为药用玻璃生产骨干企业,在生产模制瓶的基础上发展低膨胀系数的管制瓶和轻量模制瓶,提高产品强度、提高规格尺寸的稳定性、外观质量及包装质量;
玻璃瓶罐要向大规模、高效率、高水平发展,突出规模效益,发挥我省酒类大省的优势,依托酒类生产骨干企业,在泰安、青岛、临沂、枣庄等地区形成以崂山、北汇、联兴、景耀、生力源等啤酒瓶生产企业为主的啤酒瓶生产集群区,以大型窑炉、高效率成型机为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单个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
在鲁中、鲁北形成以德州晶峰集团为主的白酒瓶生产企业集群;烟台、威海等地区以烟台长裕玻璃公司、烟台中萃为主的葡萄酒瓶、果酒瓶、饮料瓶生产企业集群。加强中小企业技术、融资、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八)推动行业节能减排
贯彻落实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一致的路子,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要加大普通瓶罐生产线的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清洁生产,依靠新工艺、新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加强“三废”治理,提高达标排放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加速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产品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建设和转移。
五、政策措施建议
1、废玻璃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显著降低玻璃生产过程的能耗,使用废玻璃生产和回收废玻璃的企业应得到国家相应政策扶植。
2、建议有关部门出台限制啤酒瓶重复使用次数的标准,既保证食品安全又可增加碎玻璃资源。
3、《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将日用玻璃行业引进国际高水平的设备列入鼓励类,相应减免进口关税,利于日用玻璃行业装备水平的升级。
4、在本行业中占加较大比例的啤酒瓶在原材料、燃料大幅度涨价的环境下,其销售价格十几年没有调整,目前我省啤酒瓶生产企业的啤酒瓶价格是国内的最低价,在这样低的价格下,企业很难维持,形成 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用户基本上是大集团公司,啤酒瓶厂家在价格谈判中明显处于下风,希望有关部门引起重视或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