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孙晓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 ,中国轻工业日用玻璃绿色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玻璃,一种折光的、透明的奇特物质,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生活中已有几千年历史,它赋予人类新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改变世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玻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通信、交通、生命健康、新能源、航空航天、艺术等领域,是日常生活和高技术领域十分重要的材料,在人类文明和科技发明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2022年是联合国国际玻璃年,也是联合国首次以单一材料来命名的年份。突出反映了玻璃在科技、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等诸多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应对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挑战、构建包容性社会、实现全球经济复苏、促进新兴技术发展等方面的诸多贡献,助力实现联合国“气候行动”“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等多个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玻璃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基础材料,正式走进了世界舞台中央。 玻璃最早用做装饰品,从17世纪开始,当西方陆续通过玻璃工业制造显微镜、望远镜,发展医学、天文学等现代科技时,中外在玻璃应用上的差距逐渐拉开。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企业家们开始在那个实业救国的年代奋力发展玻璃制造业;今天,中国玻璃工业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从单一到多品种的转变,产量连续创世界第一。2021年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制品及玻璃包装容器、玻璃纤维纱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30%和65%。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玻璃工业是我国NOx、颗粒物等污染物重要排放行业,也是重点耗能行业。实施减污降碳,将推动新时代玻璃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大力加强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推进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协同减排。为进一步规范玻璃行业污染物排放管理,补齐工业炉窑重点行业排放标准短板,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支撑,制订《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在2022年即将收官之际,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牵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日用玻璃协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编制的国家标准《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3-2022)(以下简称“标准”)于2022年10月22日发布,并将于2023年1月1日实施。《标准》将成为玻璃行业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标准》在排放控制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一)加强有组织排放精准管控 玻璃行业覆盖产品种类繁多,《标准》充分考虑玻璃行业工艺的相通性,区分玻璃熔窑、在线镀膜、VOCs物料加工以及原料称量、配料等工序,规定了适用的有组织排放限值。考虑不同类型产品的差异性,对排放限值进行差别化管控。针对玻璃制品企业规模小、脱硝设施安装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等特点,规定玻璃制品制造行业NOx排放限值为500mg/m3,其他玻璃工业NOx排放限值为400mg/m3。 根据企业初始VOCs排放量实施差异化管控。对于VOCs排放量大的企业,实行排放浓度与去除效率双重控制;对于其他企业只需要满足浓度指标要求。《标准》鼓励源头替代,对于采用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有关低VOCs含量产品规定的企业,仅执行浓度指标,不执行去除效率指标。 (二)强化无组织排放源头、过程控制 对于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标准》综合考虑玻璃行业物料性状和工艺装备水平,从燃料、石英砂等物料储存、运输以及配料等工艺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管控要求。对于VOCs无组织排放,标准抓住涂料、胶粘剂、树脂等VOCs物料的储存、转移以及施胶、喷漆、烘干等主要环节,规定了措施性管控要求。 (三)优化控制指标,体现减污降碳协同控制 纯氧燃烧工艺逐步在玻璃行业推广应用,该技术采用纯氧代替空气助燃,在减少NOx产生量的同时,降低能耗,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控制技术。对于燃烧装置的废气排放,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通常都是采用基准含氧量的指标来控制稀释排放,而纯氧燃烧工艺实测废气含氧量偏高,采用基准含氧量不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标准》设置了基准排气量指标,解决了纯氧燃烧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确保标准管控的科学性。 《标准》的发布实施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满足公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玻璃行业公平竞争,有效解决“劣币驱逐良币”问题,有利于建立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引导玻璃行业采用无毒无害原辅材料,推进实施燃料结构、燃烧技术以及窑炉结构优化,提升玻璃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和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玻璃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国玻璃行业将成为环境友好、国家需求、社会信赖、员工满意、与时俱进的“宜业”。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与安徽鑫民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济元紫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中国轻工业日用玻璃绿色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环所长期从事玻璃行业污染防治政策标准研究,承担《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3-2022)、《日用玻璃炉窑烟气治理规范》(T/CNAGI 001-2020)、《日用玻璃行业涂装工序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规范》(T/CNAGI 003-2022)、《玻璃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等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制订工作;开展《玻璃和矿物棉行业排污许可管理》、《日用玻璃行业环境管理》、《日用玻璃行业炉窑烟气治理技术及发展趋势蓝皮书》等专著和蓝皮书的撰写工作;为玻璃企业和产业集群提供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减污降碳、科技成果评价等技术服务。资环所愿与行业协会、玻璃企业、环保机构共同合作开展标准研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技咨询、宣传培训等工作,为玻璃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